中心新闻

媒体 | 【解放日报】首次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意义非凡

发布日期: 2021-10-22   作者:  浏览次数: 10

20211022日,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接受《解放日报》采访,谈中国与太平洋岛国首次外长会议。



首次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意义非凡

确立为定期机制,达成六点共识和具体成果,凸显中国全方位外交

 

来源:解放日报 作者:安峥 日期:2021-10-22


 ■本报记者 安峥


1021日,中国外交的视线投向广袤的南太平洋。首次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以视频方式举行,由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主持,同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外长出席。

最近一段时间,太平洋并不“太平”。美国加紧推进“印太战略”,域外国家“调兵遣舰”显示存在,美英澳宣布组建“新三角”。此时此刻,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聚焦哪些议题?达成哪些共识?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?

及时而重要

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。早在150多年前,中国人漂洋过海抵达当地,与岛国居民和睦相处、并肩劳作。长期以来,中国本着平等互利原则,积极发展同各岛国的友好合作关系。目前,斐济、萨摩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瓦努阿图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、库克群岛、汤加、纽埃、所罗门群岛和基里巴斯10个岛国已与中国建交。

近些年来,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不断升级,其中经历几个节点。20064月,中国—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斐济召开,双方建立“经贸合作伙伴关系”。201411月,习近平主席访问斐济,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太平洋岛国进行国事访问。中国与当时8个建交岛国举行首次集体峰会,共同决定建立“战略伙伴关系”。201811月,习主席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并同建交岛国领导人再次会晤,一致同意将双方关系提升为“全面战略伙伴关系”。

如今,首次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会通过视频方式举行。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主持会议,与会各方就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上新台阶深入交换意见。与会岛国代表普遍认为此次会议十分及时和重要,赞同将外长会机制化。

专家一致认为,本次外长会具有开创性意义,双方达成实质性成果,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务实和担当。

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指出,从外长会可见,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,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。随着中国的利益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,全方位外交的特征愈发凸显。近年来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框架下,太平洋岛国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。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南南合作,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,已具备一定能力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发展方面的项目。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,中国的发展援助项目不会“华而不实”,而是贴近所在国需要。

这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。”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、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认为,主要体现在几方面:首先,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已建立经贸领域高级别对话机制,至今已举办三届;疫情期间召开过两次副外长级特别会议。但外长级别的对话还是第一次,而且将其确立为定期机制。其次,它表明在目前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、美西方一些国家不停借太平洋岛国“兴风作浪”的节点,中国和太平洋岛国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经贸层面,而是达到一种更高层次更全面的相互了解和合作。最后,中方在会上提出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倡议,是疫情背景下中国外交走向务实外交、积极有为外交的重要步骤。

务实而尊重

这又是一次疫情背景下的外长会,抗疫自然是最主要的议题之一。

去年以来,尽管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,但双方关系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。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,岛国政府和各界给予中国有力声援。中方投桃报李,设立中国—太平洋岛国抗疫合作基金,并向岛国提供多批防疫物资,为岛国应对疫情发挥重要作用。

如今,“巴新、斐济等太平洋岛国近期疫情严峻。它们自身发展的短板明显,原本薄弱的医疗设施、公共卫生体系等面临严峻挑战。”陈弘说,中国最初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和其他援建方式,对岛国提供支持。疫情来势汹汹,这些国家急需进一步支持。王毅外长也在会上宣布,中国将在向抗疫合作基金多次注资的基础上追加注资,继续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,建立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,以确保国际抗疫合作顺利开展。

携手抗疫的同时,双方也在努力推动复工复产。经济复苏就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议题。

自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以来,一方面,中国通过发展援助、项目援助、企业投资等方式,向太平洋岛国推出债务、贷款、关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改善当地基础设施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。另一方面,中国主动向岛国开放市场、增加来自岛国的进口,为岛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提供机遇。

疫情期间,尽管面临交通中断等困难,巴新西高地公路、所罗门群岛太平洋运动会场馆等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合作项目继续稳步推进。中方还在G20缓债倡议下,同符合条件的岛国签署缓债协议。

“‘
一带一路’是中国和太平洋岛国间重要的合作途径,也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主题。”陈弘指出,双方合作的一大特点是务实,比如基础设施建设、建造学校等,给这些国家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带来实质性帮助。王毅在会上提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。这是双方文化层面的交流,包括中国接收太平洋岛国留学生、向岛国提供政府奖学金,都对提高这些国家教育水平、促进人文交流提供了帮助。另一个特点是尊重,中国主张互惠互利,与当地的合作不带任何政治条件,受到当地民众大力欢迎。

这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在岛国的援助项目形成鲜明对比。”陈弘说,澳大利亚是在这一地区援助最多的国家,但总是摆出“教师爷”的架势,岛国对此反应强烈。因为澳大利亚是带着政治目的开展所谓的援助。它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当地“民主”建设,强行灌输西方政治的理念和模式,对当地民众生活改善帮助有限,可以说是口惠而实不至。

此外,保持高层沟通、照顾彼此关切、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。有美媒指出,气候变化是岛国一大忧虑,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负责任的态度赢得岛国信任。

根据王毅在外长会上的总结,双方达成六点共识和具体成果,包括加强相互信任,加强抗疫合作,支持“全球发展倡议”,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,坚持并践行多边主义,建立中国—太平洋岛国外长定期会晤机制等。

陈弘指出,双方围绕国际地区合作等诸多议题直接沟通、交换意见、表明态度具有重要意义,也为下一阶段更高级别的首脑会晤打下重要基础。

真诚而开放

一段时间来,看到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不断深化合作,一些域内外国家如坐针毡。

有澳媒危言耸听,中国将外交触角伸向太平洋事务,将让弱势国家背负沉重债务。有美媒担心,北京向南太平洋国家发动魅力攻势,可能威胁到美国及其盟友自二战以来所占据的主导地位。

任晓指出,近两三年,这一地区局势趋于复杂。一方面,澳大利亚是该地区最大国家,传统上和太平洋岛国联系紧密,有意无意将后者视为势力范围。最近几年,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发展合作引起澳大利亚的重视和反弹。澳大利亚内部对华不友好的声音高涨,总是夸大甚至抹黑中国在该地区的合作意图,甚至将中国视为一种威胁。正因如此,澳大利亚正与其他一些国家联手,试图抵消中国在当地发挥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美国推出的“印太战略”主要有两个着力点,一是美日澳印四国机制,二是澳英美三边合作。其中,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一个重要支点。就太平洋岛国而言,其作用可能相对次要,但也进入美国的战略视野。

陈弘认为,澳大利亚把南太平洋地区视为自己的后院、势力范围,这本身就是自私自利、封闭对抗的冷战思维。更重要的是,尽管不断受到美国、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诋毁,但中国和当地岛国的合作不断深化。这就是用事实证明,中国与岛国的真诚交往在当地深得人心。

正如习主席所说,太平洋足够大。各国可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互利合作,共同抗疫,推动经济复苏,实现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。”陈弘说。